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师随笔 > 我们不是“指挥学生头脑”的手_3语张少华

我们不是“指挥学生头脑”的手_3语张少华

2009年05月28日 20:41:34 来源:教师Office 访问量:576


我们不是“指挥学生头脑”的手

张少华

接手三(8)班不到一个月,我就像教了一年似的漫长。班上学生80人竟有10人左右常不按时完成作业,上课时只有给8个学生在举手回答问题。是什么原因呢。这时,我想起卢梭在《爱弥尔》中有这样精彩的阐述:“如果你的头脑常常去指挥他的手,那么,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,因为习惯和服从替代了理智。”课堂上的我们岂不正是做了那只“指挥他们头脑”的手?

 有时,为了改作业的方便,我们常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,“命令”他们记下来,背过,上课,为了节约时间,也常常没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,给更多的学生机会。往往一节课,就是老师和几个优秀生的课堂,其他学生是观众。教育的真谛,在一次次考试中迷失自己,在一次次应付中麻痹了头脑。而我们那只指挥学生头脑的手,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得如此木讷,少年老成。当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渐渐远去的时候,我们应该问问自己:我们在课堂上都做了些什么?

当我们的课堂产生症结的时候,无须埋怨学生,当我们站在思维的起点上进行反思的时候,我们也就发现了事物的本质。上新授课时,讲完课,我会习惯性地问学生:“新学的知识大家都懂了吗?”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:“懂了。”这时,我会满意地点点头。有时我也想,这其中或许有“滥竽充数”者。经验告诉他们,如果他们举起“不懂”的手,说不定会受到老师的严厉警告:“上课要注意听讲”。所以他们宁可明哲保身,违心地加入“懂”的行列。通常学生举手前已经过自己认真思考,实在力所不及才慎重举手表示“不懂”的。那些不懂的地方,通常是知识的难点,学生如果能在此“瓶颈”的关卡处“不懂”,就表明了即将找到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。

对于混于“懂”行列中的“南郭先生”们,该如何处理呢?怎样让他们敢于举起“不懂”的手,我一直在寻找并创造着机会。

一次讲完课,我又问:“谁有不懂的问题,请举手。”全班静悄悄的,一位学生的手稍稍伸了一下,环视一下四周,又迅速缩回去了。但我还是注意到了,我意识到,这正是鼓动“南郭先生”勇敢“坦白”的有利时机。我知道此时其他学生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和这个学生身上,他们在静待着什么。我目光移向他,温和地说:“你哪里不明白?没关系,大胆讲出来。”他怯怯地站起来,在众目睽睽之下脸涨得通红,小声叙述着。我一边鼓励他大声点,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,很耐心地又讲了一遍。“这次明白了吗?如果还不明白,我可以再讲一遍。”他羞涩地笑了笑,表示终于明白了。我似乎听到其他学生也舒了一口气。我向全班大声说:“王浩同学敢说真话,不懂就问,这是很了不起的。以后大家要向他学习,要理直气壮地发表不同意见,大家如果有疑问就要敢于问,不懂就把手高高地举起来。好不好?”同学们先是面面相觑,接着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,每个人脸上都漾起了开心的笑容。

以后,学生中举“不懂”的手的人多了,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人也多了。学生的思维异常开阔、活跃,课堂上经常出现“百家争鸣”的场面,他们的许多新思路、新方法确实令人惊喜。

编辑:陈依斌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安陆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