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图书博览 > 十月份读书笔记《种子课3.0》_5数余峰

十月份读书笔记《种子课3.0》_5数余峰

2023年10月14日 16:08:54 来源:网校空间 访问量:1408
数学是有乐趣的。有些乐趣是属于功用的,比如学了数学可以计算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;有些乐趣是功利的,比如学了数学可以升入高一级的学校,或者说学了数学可以得到一些肯定。这些功用也好,功利也罢,都不属于数学的本真乐趣。作为一名数学老师,真正在乎的是学生对数学本真乐趣的体验。这种本真乐趣是来自数学深处的、与人的内心抑制不住的认知冲突相联的,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的原因所在。
以“面积的认识”为例,谈谈什么是数学的本真乐趣,如何显现数学的本真乐趣,同时讨论本真乐趣之于数学学习的意义。
案例:“面积的认识”通常是这样教的
“面积的认识”是一节概念课。概念课都是枯燥无味的,其上课流程基本是:
1. 定义:什么是面积?(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)
2. 理解:什么是物体表面?什么是封闭图形?什么是大小?
3. 练习:
①判断题。
②其他类型题。
具体展开基本是这样的:
环节一:认识面积,达成对面积概念的理解
师:同学们,大家知道什么是面积吗?
生: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。
师:什么是物体表面?物体表面在哪里?
(操作:学生摸一摸)
师:什么是封闭图形?有哪些封闭图形?
(讨论:各种图形)
师:大小指什么?
(操作:给各种图形涂上颜色)
环节二:巩固认识,厘清面积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区别
(过程略)
老师们在教“面积的认识”这一课时,通常精力都花在练习设计与批改上,教授面积概念本身花的时间是不多的。环节一用六七分钟即可结束。
讨论:面积该如何认识
小学数学中,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辨析是一个难点。因为学生极易混淆,所以老师很头痛,于是会增加许多练习,以为学生练习多了,混淆便清晰了。
而事实是,练习再多,学生依然会产生混淆。最后,老师会教一个诀窍:凡是单位带平方的,是面积;凡是单位不带平方的,是周长。这个诀窍对有单位的题目是有效的,但对于不带单位的题目,学生又“抓狂”了,毫无乐趣可言,唯留苦痛在心间。
面积与周长的混淆,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认识不清晰。认识模糊才是发生混淆的根本原因。所谓认识到位,行为正确。行为发生偏差的根本在于认识没有到位。
以面积的定义为例: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作面积。我们思考一下:学生读到“物体表面”这四个字的时候,脑中浮现的与之对应的表象应该是“体”;读到“封闭图形”这四个字的时候,脑中浮现的与之对应的表象应该是“线”。也就是说,在读面积定义的时候,学生脑中显现的与文字匹配的表象没有“面”。
须知,“面”是面积的主角啊!主角都没有出场,与主角相连的那些元素岂非成了流沙上的建筑?
所以我们在认识面积的时候,首先要认识的是“面”这个对象。认识这个对象主要有两方面内容:特征与属性。面的特征与属性都认识了,定义便寓于其中了。那么“面积的认识”该如何展开呢?
实践:如何认识面的特征与属性
如何认识面的特征与属性,进而形成面积的定义呢?我的做法基本是如下流程。
环节一:认识“面”的特征
(1)将“面”对象化
在黑板上写下“一个面”三个字。“一个”两字写得比较小,“面”字写得比较大。
任务:请同学们给大家介绍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面。
【分析】
因为“面”的前面写了“一个”两字,学生就不会讲方便面之类的事物,但介绍“一个面”这件事,却十分困难。大部分学生会说没有,个别学生会说长方形、正方形之类的。在长方形里涂面这件事的结果就是长方形、正方形上有面,此外便没有了。这个困难,充分显现了“面”作为对象的重要性。
教师可以启发学生:请同学们拿起书,书有个面叫什么面?
生:封面。
师:封面大家熟悉吗?这么熟悉为什么说不上来?你还能说出自己熟悉的面吗?
生:墙面、地面、脸面、水面、床面……
【分析】
一旦打开生活库,关于面的说法便不胜枚举了。从开始时的愕然到现在的坦然,学生经历了“面”的对象化的过程,体会到原来我们就生活在“面”的世界里。“面”在学生熟悉而不知的世界里作为对象凸显出来。这个凸显的过程带给学生们极强的心理体验,这种心理体验便是乐趣的来源。
(2)厘清“面”与“形”的关系
师:这么多同学都回答了自己熟悉的面,让每个人都说,时间来不及,我想请大家把熟悉的面画下来。
(学生画)
师:(投影一位学生的画)请同学们猜一猜,他画的是一个什么面?
生:水面、墙面、地面……
师:这位同学画的面,为什么在不同的同学看来是如此不同呢?
生:这位同学画了一个长方形,而那些面都可能是长方形的。
(略过其他形状)
师:同学们在画面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要跟大家分享?
生:把面画下来就是一个一个的形。
师:这个世界是先有面还是先有形?
生:先有面。
【分析】
“面”是一个对象,“面”是一个存在。“形”是我们对“面”的存在的一种区分。先有“面”而后有“形”,这一认识非常重要,这个认识颠覆了学生在课外学习班中经历的在“形”上找“面”的认识。从“形”上找“面”,学生就会形成先有“形”而后有“面”的认识,这样就把“形”作为对象了。这种颠覆给学生们带来的体验可以描述为“拨乱反正”的舒适感,这种舒适感正是认识的乐趣所在。
(3)厘清“面”与“体”的关系
师:同学们,你们认为这些“面”都可以撕下来吗?
生:地面不行,墙面不行,封面行。
师:同学们,封面能撕下来吗?
生:能撕下来。(学生撕下封面)
师:一本书有几个封面?
生:一个。
师:(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撕下的封页)这张有几个面?
生:两个。
师:一个面能撕下来吗?
生:撕的永远是一张纸,撕不下一个面。
结论:面是撕不下来的。
【分析】
关于面能否撕下的讨论是反常识的,因为反常识,所以学生的情绪体验十分生动。他们一直以为封面是能撕下来的,讨论的结果是封面是撕不下来的。“面”是一种存在,却不是独立存在,只是“体”存在的一种方式。
(4)“面”的分类讨论
师:黑板上记录了同学们列举的熟悉的面,请问这些面中哪个面最特别?特别之处在哪里?
结论:脸面最特别。
【分析】
这是对面的分类的讨论。脸面为曲面,其他面为平面。从情绪节奏上来看,是为撕面的讨论所引起的激烈情绪做一个平复的过渡,因为后面有关于面的属性的讨论,也是十分纠结的。
环节二:认识“面”的属性
(1)关于轻重
教师板书:轻重
师:请同学们讨论:面有轻重吗?或者说面有重量吗?
观点一:面有轻重。
观点二:面无轻重。请同学们说明面无轻重的理由。
生:因为面是撕不下来的,既然撕不下来,怎么称得出重量呢?
(2)关于大小
教师板书:长短 大小
师:请同学们说一说,两个面比较的时候,我们通常是比较大小还是长短呢?
观点一:比长短。
观点二:比大小。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理由。
结论:面的属性是大小。
教师板书:轻重×
长短×
大小√
【分析】
如果说认识面的特征是逐步抽象的认识过程,那么认识面的属性就是去伪存真的过程。面没有重量,就把“面”与“体”区分开;面不论长短,就把“面”与“线”区分开。面是论大小的,大小是面的属性。这个认识是在辨析中完成的。因为在生活中面与体有时很难分开,所以学生会很自然地认为面有轻重。当学生们明白面无轻重的时候,会感到惊诧,而这种惊诧,正是数学认识世界的本真乐趣。
辨析:什么是数学的本真乐趣
本真乐趣,就像吃饭时的米香、吃面时的麦香,来自人类利用数学这一工具认识世界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。体验若无,自然是无乐趣;体验越丰富,乐趣越浓郁。
本真乐趣的显现,就是将学生们带入真实的学习中,而真实的学习,往往是简单的、有深度的、充满乐趣的。
编辑:余峰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安陆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。